吴元新
回首2009年,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在弘扬传统和对外交流宣传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海内外的展览、论坛、教育和传承活动多达20次,年末更赴台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根与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为2009年的宣传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要在大陆千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被选拔去参加“根与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实属不易。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因在收藏、研究、传承保护方面做出的特殊成绩,很荣幸地被列入其中。
回想起来,我与台湾的情缘从12年前就开始了。1998年,我应台湾台中文化中心邀请,赴台参加了亚太地区的工艺家交流展。那时办理赴台申请程序还比较复杂,为了南通蓝印花布得以顺利赴台展览,南通台办做了许多努力。比起首次赴台,如今的我多了一份成熟和老练。10年前,我用仰视的目光看待台湾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今天,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台湾同胞:大陆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传承。大陆已有1000多个“非遗”项目、1488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得到保护,这次赴台交流就是一次大陆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两岸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交流活动。两岸蓝印花布的交流使得台湾蓝染专家进一步了解了大陆蓝染技艺的历史和未来,也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台湾地区蓝染技艺恢复和保护的现状。
在这一个月的展览交流和考察活动中,我看到在台湾工艺研究所的扶持下,台湾地区已成立了台湾蓝染艺术家协会、台湾四季蓝染研究会、台湾三峡蓝染艺术协会等集体和民间相结合的传承团队;我看到了蓝染植物手工染坊遍布于各乡镇,形成了蓝染艺术的生活化;我还看到了台湾很多普通家庭在节假日带着子女去附近手工染坊学习蓝染技艺……在台北的展览中,我还不时听到台湾民众说“我们也有蓝染”“我们全家都做过”,这与10多年前台湾根本看不到蓝染技艺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非遗”展示月期间,我赴台湾大学举行了《艺染蓝花》中国蓝印花布历史与现状的演讲,讲授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和图案艺术、演示蓝印花布工艺流程,受到了台湾大学师生的一致好评。此外,我还应邀到台湾母亲艺术基金会同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相关艺术院校的专家和学者们进行学术交流,这对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及加深两岸之间的了解与感情都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作为南通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蓝印花布艺术长期活跃在海内外舞台上,在传统工艺的学术交流、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蓝印花布的抢救和保护上都走在了国内前列。2010年,我们计划把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申报的过程也是一个宣传的过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代表性传承人,我在新的一年许下心愿:一定要努力做好蓝印花布的抢救保护工作,让南通蓝印花布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本文作者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