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艺 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当戏曲遭遇电视
大师与小鸟
“音乐县令”元德秀
“不死还就是这个活法”




 中国文化报 >  2010-03-2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师与小鸟

    唐斯复

    编者按:2月28日,上海大剧院、中国戏曲学会为昆剧全本《长生殿》颁发“学会奖”,表彰剧组的创作演出“既吸取古典名著的精华,又突出了重点,舞台呈现质朴讲究,是一出精美的好戏”。3月1日,中国戏曲学会为全本《长生殿》举行学术研讨会,顾问郭汉城因天气严寒未能南下,唐斯复有感于郭汉城对《长生殿》十年来的关心、指点,特写《大师与小鸟》一文向前辈致敬。

    前辈郭汉城,学识渊博,大师也。

    一天,他家窗外飞来一只受伤的小鸟,啄叩窗玻璃求救。老人家开窗将其迎入,全家老少立即付诸对小鸟的“抢救”和“安居”行动。第二天清晨,老人启笼探望小鸟,不料,小鸟死了!他一声长叹,酿成一首五言古风《鸟殇》,诗云:日中市嚣静,敲窗闻啄剥。起视见一鸟,开关延其入……诗人从小鸟之死念及生灵的枯荣,万类的存亡,体悟到某种情缘的永恒。老人为小鸟的悼歌,使我们领略了诗人大爱的胸怀。

    郭汉城以胸中之大爱,倾注毕生心血,为中国戏曲文库奠基。他与张庚前辈合作主编了《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中国戏曲志》以及《郭汉城文集》。他爱戏,一生从事戏曲工作。他爱诗词,日积月累新出版《淡渍诗词钞》。他在90岁时写下一首《白日苦短行》,开头两句便是“偶入红尘里,诗戏结为盟”。他是当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戏曲剧作家、戏曲史学家和诗人。

    郭汉城献身中国戏曲的研究,同时,他的建树又被学者们研究。《往事并非如烟》一书的作者章诒和女士这样评价:他不像某些学者,一部书就代表了他的全部;他不像某些教授,学生就表明他的成果;他也不像某些艺术行政领导干部,政绩就代表他的业绩。

    在学术问题上,他的高屋建瓴和真知灼见令人钦佩。纪念汤显祖诞辰365周年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对于汤显祖所著“临川四梦”中《邯郸梦》和《南柯梦》的评价,出现完全相反的意见,会场气氛十分紧张,大家等待着郭汉城的发言。会期的最后一天,他没有拿讲稿,一连讲了两个多小时。他说:研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首先要做的是把它放到整个晚明时代中去;汤显祖“情”的观念,在明末是一种社会思潮,并与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明末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思考的时代,以哲学思考指导戏剧创作的,汤显祖为第一人,因此,“临川四梦”是以一个哲学脉络贯穿全身的整体。《牡丹亭》和《紫钗记》反映“善情”战胜“恶情”,做的是正面文章;而《邯郸梦》着重批判“恶情”,《南柯梦》写的是“善情”被“恶情”所击败,做的是反面文章;“临川四梦”正反相合,构成整体。他的观点,在20余年后的今天,依然有指导意义。

    1994年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代表团赴台湾访问,郭汉城是副团长之一,我有幸名列访问团之中。耳闻目睹前辈学识渊博,平易近人,提携后进,不遗余力。2002年,我将全本昆剧《长生殿》演出整理剧本初稿送到他家,那时还是五本的结构(后压缩为四本),好厚的本子!他看到我重新从事戏剧工作非常高兴,拍着我的肩膀说:我自告奋勇给你当顾问。正值酷暑时节,他挥汗读剧本,出席讨论会。按常规审阅剧本是要付看本费的,他将夹在剧本中的信封掷还,我第一次看到他不高兴的神情。他说:我老了,看不了许多戏啦,我要养精蓄锐,等着看全本《长生殿》,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有一睹为快的幸运。他在指点剧本调整时反复提醒:请全剧组注意,昆剧演出一定要体现整体的古典美,又要面貌全新。这指点成为我们日后创作过程中的准绳。2007年全本《长生殿》终于排演完成,他到上海看戏,参加研讨会,写文章。在北京演出时接着看戏,参加研讨会,写文章。他从心底感到兴奋,他的评论文章洋溢着诗情,绝无九十高龄的老态。

    江苏昆曲剧院石小梅自称有一位老观众,那就是郭汉城。一年冬天剧院到北京演出,在一片叫好声中,演员心中反而没底了,她特别希望老观众来给自己量一量“尺寸”,照一照“镜子”。但是,郭汉城因频频看戏过度劳累,心脏病犯了,不能前往剧场看戏。一种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石小梅心头。但是,当谢幕时,郭汉城竟被搀扶着步上舞台,来到演员面前,说:你演得很好,就这样演下去,要自信……这情景令石小梅惊呆了,她噙着眼泪、握着前辈冰凉的手、穿着戏服,送郭汉城慢慢离去。此情此景,她终身难忘。离京前,郭汉城又赋诗两首相赠,其一云:石城寒月照疏梅,带得江声潮势来。一曲南朝惆怅事,桃花扇底动人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