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西洋与民族在这里汇流成河
万素:现代舞的边缘人
话剧《与妻书》感动台北
国交清明奏响《大地安魂曲》
“中法文化交流之春”电影展打头阵
京剧青年演员进京演出
皮影文化城办汉文化体验活动




 中国文化报 >  2010-04-0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素:现代舞的边缘人
本报记者 刘 淼

    “如果说现代舞是一门边缘的艺术,我是这门边缘艺术里的边缘人。”这个自称“边缘”的女人叫万素。

    万素有很多称谓——孤独的现代舞舞者、著名舞蹈编导、舞蹈教师、“气韵人生之舞”舞蹈体系的创始者等等。对于这些称谓,有人高山仰止,有人则嗤之以鼻。万素就是这样一个有故事的人。

    “现实生活中,我很害羞,甚至有些自闭。在舞蹈的世界里,我是敏感的、灵动的。”这是舞者万素。

    从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的大主角,到南京艺术学院的高材生,童年的万素幸福像花儿一样。“小时候,所有给领导献花的任务都是我的,因为我特别爱笑,笑起来也好看,所有人都宠我。考到南京艺术学院之后,虽然我自身条件不是特别好,但是我很刻苦努力,加上悟性、记忆力、模仿能力都比较强,依旧是老师眼中的高材生。直到在江苏歌剧舞剧院工作以后,才有了危机意识。”由于个子矮,万素很多时候只能担任B角。“虽然演出很多,但到关键场次就被换下来了。那个时候,对我自信心打击很大。”

    上世纪80年代,北京舞蹈学院开设了舞蹈本科课程,经过与单位领导一年的“斗争”,万素终于如愿成为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专业的学生。“从民间舞、古典舞,到芭蕾舞,跳了这么多年的舞蹈,我一直很迷茫,找不到自我。直到接触了现代舞,我才找到了家。” 1991年,万素开始了现代舞的学习、创作和研究。

    编导过一系列颇受争议的现代舞作品和民间舞作品,创作了毁誉参半的古典舞剧《唐婉》和让人交口称赞的国标舞剧《长恨歌》,这是著名舞蹈编导万素。

    万素的现代舞作品很前卫,让舞蹈演员开口说话甚至边舞边唱、创作与荧屏结合的电视舞蹈、在舞蹈中混搭其他艺术形式、把舞蹈变成一种游戏,她的灵感似乎从未枯竭过。但她现代舞作品的观众却意外地走了两个极端。“现代舞就是要挖掘人性中最重要的东西,作为创作者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她对生命的独特感受。在世俗的眼光中,我很可怜。我也曾经困惑过,为什么不被人理解。后来,我坦然了,我的舞蹈是送给真诚的人的。”

    2008年,万素出人意料地创作了古典舞剧《唐婉》,所有认识她的人都觉得这样的万素“好生陌生”。而这部回归传统的作品,让先前的许多批评者纷纷倒戈,甚至有人说“万素终于编了一部舞蹈作品”。2009年,万素更是接下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作了国标舞剧《长恨歌》,并得到了一边倒的赞誉之声。“其实我一直是我,没有变过。只不过是因为习惯,大家习惯性地认定现代舞就该是那个样子,你突破了,所以你就是不对的。《长恨歌》的成功,是因为没有国标舞剧的先例,就这么简单。”万素笑得淡然。

    “舞蹈是最接近灵魂的艺术。但现在,舞蹈却变成了一种特技,真悲哀啊!”这是舞蹈教师万素。

    20出头,万素在江苏歌剧舞剧院当演员的时候就兼职做了剧院的舞蹈老师。现在,在北京舞蹈学院里,万素算是教学课程非常多的一个。“我是用舞蹈看世界的,所以人在舞蹈中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我都能读懂。我经常跟学生们说,在我面前他们都是赤裸的,我会帮他们找到合适的衣服。”

    万素的课堂是开放的,经常会有不少旁听生。而授课的内容也有点另类,除了肢体动作的辅导,万素喜欢和同学们交流,课堂上讲不完的话还要留到博客里继续讨论。“舞蹈是一种哲学。我一辈子拒绝教条,所以我教育我的学生用心感悟,要享受舞蹈,不要把舞蹈看成考级的工具。”

    “我一直没有离开舞蹈,即使是我最痛苦的时候。上天给了我让人嫉妒的才华,我会坚持下去。”这就是艺术家万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