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深度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深度报道

第4版
地方文化
  标题导航
风雨兼程:共享工程的八载拼搏与奋进
初创之时
资源之艰
构建通途
创新服务
未来之问
有这样一支队伍
看他们如何消除数字鸿沟




 中国文化报 >  2010-08-2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未来之问

    “双百”人物徐虎出席共享工程活动。

    广西桂林兴安县支中心的国庆展览。

    走向“十二五”的信息共享

    网络构建、资源建设、传输技术、服务模式……在“共享人”8年来的拼搏与奋进中,一个个难题得到破解,然而,想要实现共享工程“村村通、户户有、人人享”的终极目标,需要突破的壁垒还有不少。

    首当其冲的就是基层服务点的运营经费问题。由于目前大部分国家拨款为各级中心、服务点建设的专项经费,只能用于购买设备,配套费用如电费、网费、取暖费等均需各地自掏腰包。于是,在一些经费困难的基层服务点,出现了“铁将军”常年把门的状况。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检查督导的过程中,督导人员常常痛心不已——68万元的设备配下去,没人、没地方,只好堆在仓库里;个别村里,共享工程的电脑被直接搬到了村支书家。一位熟悉基层状况的老专家对此也是痛心疾首:“电子设备本来就有使用年限,现在不通电、不使用,没几天就坏掉了,这不是让国家白花钱嘛!”

    因此,为共享工程申请运行经费,建立长效机制,是管理中心此次制定“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重中之重。

    另外,共享工程的整体组织管理、基层队伍的建设、服务点的效益发挥包括工程理论研究和工作规划等,也都是共享工程下一步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对于共享工程的未来发展,有专家建议,应把提升公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信息能力纳入视野。“缩小数字鸿沟、以信息化消除贫困化,最重要的是具有信息能力。提升信息能力,仅有数字资源的被动欣赏还不够,信息的主动获取更为重要。主动获取的前提,是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能力。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共享工程应探索资源提供和信息能力普及相结合的途径与方式”。

    据了解,这一目标也正是共享工程制定 “十二五”规划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今年3月,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在2010年文化共享工程工作会议上讲话时要求,要抓紧完成“十一五”建设任务,总结经验,为“十二五”发展谋篇布局。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待审批的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提出:共享工程将通过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体系建设,建设高水平的工作队伍,继续对管理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进行系统培训,并建立工程长效保障机制等手段,实现共享工程由单一、单向、分散向立体、互动、融合方向发展,努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传播高效互动、服务便捷贴近、管理科学规范、体系完整可控的公共数字文化传播服务体系,使共享工程早日成为基层群众的信息中心、学习中心和数字文化中心,成为网上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青少年喜爱的网上家园,成为受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欢迎的网络培训学校。

    让我们共同期待,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共享之花绚烂多姿、遍布祖国城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