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地方文化

第4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歌剧《雷雨》:一部优秀的民族原创歌剧
用音乐解读和抒写的《雷雨》
再度欣赏歌剧《雷雨》
周小燕:中国歌剧创作中为数不多的精品
吴祖强:歌剧《雷雨》是一个创造性成果
李光羲:上海歌剧院在培养观众
童道明:了不起的成功是唱出了曹禺的心声
陈薪伊:歌剧《雷雨》让我惊讶
刘廷禹:特别想说四个“敬重”
马也:看歌剧《雷雨》有三个感受
居其宏:悲剧时代人性悲剧的歌剧演绎
赵忱:我听见“雷雨”在歌唱




 中国文化报 >  2010-09-0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光羲:上海歌剧院在培养观众

    歌剧《雷雨》让我深受感动。在舞台剧这个领域里,歌剧是重工业,歌剧太难了,但是,歌剧《雷雨》却好听好看。把话剧《雷雨》作为歌剧的选材,这是一个大智慧。歌剧《雷雨》确实是个大制作,将来可以成为上海歌剧院的保留剧目。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来到中国访问的外国歌剧界的专家发现,在中国,到任何一个城市,晚上都有歌剧演出,而且从地方到部队,每个中等城市以上都有歌剧团的编制,他们说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那些专家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普及了歌剧的国家。”今天我们也要建立信心,歌剧是根植于群众的艺术,只要有好作品,就会有观众。

    看歌剧《雷雨》,乐队令我感动。只要演员一开始演唱,它立即处于伴奏地位,给演员让开道路,演员唱得很舒服。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你们搞歌剧不能给演员制造障碍,大乐队、大铜管跟嗓子比赛,这不行……”张国勇院长率领的乐队特别周到、体贴,上海歌剧院整体班底值得敬佩。

    看《雷雨》时我心里藏着一句话:你们在培养观众。哪怕是第一次来的,到国家大剧院看歌剧《雷雨》,没有话筒也听得那么清晰,观众会对歌剧油然而生敬意。这是一种文化建设,不是炒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