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时评
  标题导航
新版《红楼梦》的当代审美情怀
谁动了我的红楼
见证红学三十年
诗人应警惕形象危机
为2010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喝彩




 中国文化报 >  2010-09-1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动了我的红楼

    郝 雨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为什么一出笼就遭遇了无数的“拍砖”,甚至是狂轰滥炸?最大的原因,其实就是这个新版电视剧改变了许许多多国人心中已形成多年的《红楼梦》。人们一下子完全不能接受他们虔心崇拜的经典被弄得和他们想象中的样子差距太大,甚至面目全非。而且,这种毁坏还是双重性的:第一毁坏的是原著在人们心中久驻的形象;第二也毁坏了旧版电视剧曾经的高度。

    先说第一重毁坏。《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电视剧作为影像艺术,演员就是灵魂。演员整体气质、素养与作品风格的不相匹配,尤其是和人们心目中的《红楼梦》意蕴反差过大,这就从根本上失了分。黛玉和宝钗区别在哪里?又和王熙凤区别在哪里?和晴雯区别在哪里?当然这些区别并不能只在形体,而在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新版电视剧的演员完全没有那种能够让人一见难忘的个体特色。像《红楼梦》这样一部蕴涵人生百态的大作品,众多的人物如果不能从细节上给人留下非常突出而深刻的印象,在个性上如果不能特别强烈而鲜明,其整体上的表演如何能够成功呢?新版电视剧的其他设计也大多背离了人们心中的《红楼梦》。比如已经被众人诟病的发型、服装、音乐等。而电视剧既然是形象的艺术,剧中加了那么多旁白,把本来应该由演员表演出来的内容用旁白直接告诉观众,不是轻视观众的理解力,就是在表演上缺乏自信的表现。

    再说第二重毁坏。那就是它触犯了87版电视剧在人们心中树起的经典形象。其实,老百姓看《红楼梦》,不会去计较什么版本不版本的,也不会太在意那些故事有多大改变的。他们首先看的是人物,是那些演员和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不是吻合。在旧版中,当林黛玉、王熙凤、贾母、晴雯这些最难表现的人物都很快通过了观众的挑剔,完全得到了认可。那么,电视剧的成功就基本实现了。不要说人所共知的陈晓旭真的是用生命在演林黛玉,其作为演员和人物真的是在灵魂深处能够融为一体。完全不是靠简单的演技,不是靠对剧本的字面上的理解来勉强表现。就说邓婕,在演技上老辣一些、成熟一些,王熙凤这样的性格,也同样是邓婕从精神上深刻把握住了的。像晴雯撕扇的那些神情姿态,以及袭人的娇嗔无奈,如果不是演员的神来之功,如何能够出神入化呢?新版电视剧在这些最要害的环节上,显然是望尘莫及。因而我认为,当后世编导们没有绝对把握能够在演员阵容上超越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时,重拍必须慎之又慎。尤其是,当编导并没有在最基本的艺术构成上对经典具有全新阐释的基础和必要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在电视剧的编导中玩什么版本学之类花样,以为用不同的版本故事换换结局就能收买观众,只能说是缘木求鱼了!老百姓就是要看你的林黛玉、王熙凤演得真也不真,像也不像。这才是根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