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贸易
  标题导航
湖北积极推进“春雨工程”
“时代领跑者”绘画、书法、摄影展开幕
全国群文美术书法作品大展举行
系列活动庆贺陈爱莲从艺60周年
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汉字”巡回展预展
第三届高校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启动
第十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落幕
景区票价为何“定期”涨价
厦门:文化绘出幸福图景
中国文字博物馆举办“汉字”巡回展预展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4-3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厦门:文化绘出幸福图景

    本报记者  郭人旗

    4月,鹭岛厦门,海水环绕、沙滩广阔、阳光和煦,俨然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在外地人眼中,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幸福的,因为它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经济发达。而在当地人眼中,厦门也的确是幸福之地,不仅在于它头顶经济特区的光环,更在于其时时处处洋溢着明媚的文化阳光。

    作为福建省唯一被列入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厦门市坚持“文化惠民,幸福厦门”的公共文化建设理念,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推动文化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机遇,推进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公共文化建设成果正在惠及城乡群众。以文化构筑幸福生活图景,正在从目标变成现实。

    基层文化建设展现良好风貌

    在厦门市湖里区,有一条“金尚路”大道,大道旁有两个在福建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社区:金尚社区和金山社区,同为全国和福建省先进社区,是厦门的两块金字招牌。

    走进金山社区,这里绿树掩映、鸟语花香,一个个书页形状的标语牌点缀在社区的花丛和亭台中,其中有社区党总支书记盛运昌作词、作曲的《金山社区之歌》、《社区文明三字经》以及结合社区的人和事自主创作的漫画等,处处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

    社区内,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书刊阅览室、市民培训教室、多功能活动厅等文化设施一应俱全,随处可见正在享受文化生活的社区居民。在居民楼下的“金山社区文化长廊”,五六位老人组成的乐队正在演奏《美丽的金山欢迎你》。“我们都是一些退休职工,每天下午在这里聚会,演奏一些大家共同创作的歌曲,也算是一个业余的乐队组合吧。”二胡手陈金海笑着说。

    “以文化促管理,以文化建和谐,以文化创温馨。”秉持着这样的文化理念,在盛运昌的带领下,金山社区荣获了“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称号。

    这只是厦门基层文化建设的一角。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厦门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厦门市群众文化艺术节、“温馨厦门”广场文艺演出活动、“书香鹭岛活动月”等一系列公益演出在基层群众身边展开。厦门市文化馆长期坚持“艺术扶贫”机制,深入边远山区、农村开展文化辅导,创立了中国内地第一支闽南语乡村女子合唱团——新圩嫂子合唱团。“外来务工人员群星表演工作坊”“外来务工人员广场排舞”等活动,每年举办近千场。同安区孔子文化节、湖里区福德文化节等“一区一节”已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品牌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提供人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初次进入厦门市图书馆,颇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该图书馆是在厦门工程机械厂旧厂房的基础上改造而成,上下共两层,在空间上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小面积分割的封闭模式,采用“大开间”形式。各专题文献借阅区既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又无隔断阻隔,读者可在1.2万平方米的阅览空间和1000多平方米的中庭花园自由活动,既可借阅馆藏文献,利用数字资源,也可自带书籍复习功课。

    在图书馆一楼,读者在一排类似于银行自动柜员机的机器面前排起了长队。“这是自助借还书机,读者只需拿着自己的社保卡就可在上面按提示自助借书和24小时自助还书,确实方便了很多。”刚自助借完书的市民魏鹭兰对记者说。在二楼,记者看到了“视障人士借阅区”、触摸屏导读系统、自助复印机、自助扫描仪……

    “厦门市图书馆以人性化的‘平等、免费、便捷服务’为原则,坚持‘全方位开放、全公益服务、全社会共享’的服务方针,为读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图书馆服务。”厦门市图书馆副馆长付虹说,图书馆实现了借书证与厦门市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用,并采用缴纳不同额度押金的办证方式及不限册次的图书外借方式,推出电话续借、闭馆还书、掌上图书馆等多种服务措施,使读者获取文献信息更为便捷和自由。同时,厦门市图书馆还联合市内多家公共图书馆组成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实现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的通借通还,并建立分馆,为市民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提供了便利。

    在厦门,文化部门把提供人性化、均等化的文化服务作为重点任务,常年“送活动”进农村。2011年,市区两级文化部门进农村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670场次。厦门市文化馆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辅导及艺术扶贫工作,在基层设有15个文化活动基地(示范点),13个未成年人文化活动基地(示范点)和一个农民工文化活动点,并开通“美术大篷车”。厦门市美术馆每年举办展览60多场,免费开放后一年观众达30万人次。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文化建设

    很多人知道厦门爱乐乐团,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闻名国内的乐团是我国唯一实行总监负责制的民办公助交响乐团。而在厦门,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已成为厦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大亮点。厦门市图书馆的11个分馆中有7个是依托社会力量创办的,即由社会合作方提供场地、设备及人员经费,由图书馆提供图书并负责日常运营管理。

    位于厦门市思明区的宏泰艺术中心由厦门民营企业宏泰集团投资设立,拥有宏泰音乐厅和萧邦音乐厅两个高规格音乐厅,还有10多间专业考级练琴房,一间有20台电钢琴的多媒体电钢琴教室,一间演奏录音棚和一间舞蹈大厅。“投资文化事业,一方面是因我自身的爱好,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能够为厦门群众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尽一份力量。”宏泰集团董事长曾琦说。

    近年来,厦门市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台资企业、华侨等社会力量以捐赠、赞助或自办文化等方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介入社区文化建设,鼓励企业出资建设文化场馆,对文化场馆试行市场化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赞助等形式运作文化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渠道,加快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

    以文化人润无声,以文惠民如春雨。在厦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正在化作丝丝细雨,滋润着厦门公共文化服务之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