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彬斌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总量持续增长,2011年,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53亿。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关心和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2010年,文化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新时期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指明了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方向、路径和实现方式。
日前,文化部在浙江东阳召开全国农民工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这是文化部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农民工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把农民工文化工作切实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科学、长效、良性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推动农民工文化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把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民工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过程中,文化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文化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对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尊严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建设农民工精神家园,保障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权益,是提升农民工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实现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必然要求,对于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把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骨干作用。面向农民工开展文化服务是各类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重要工作,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应面向农民工,研究当地农民工文化需求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为农民工提供素质教育、技能培训、信息服务、文艺鉴赏等文化服务。
把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丰富社区文化和企业文化服务农民工的内容和途径。农民工大多工作、生活在企业以及与企业紧密联系的城市社区,因而,做好农民工文化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其中尤其要发挥好社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作用,构建以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为依托的农民工文化服务平台,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激发农民工的热情和兴趣,提升农民工的文化参与能力,促进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的交往,使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生活。
把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推动农民工文化建设科学发展。农民工文化工作,是近年来文化领域的一项新工作。做好农民工文化工作,客观上要对原有体制机制予以一定程度的突破,这就需要各地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加强交流,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制度。
农民工群体的出现,是我国工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的特殊现象,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进程也将加快。农民工的基本文化需求,也将最终通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获得提供和满足。我们相信,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民工文化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科学发展,文化将成为推动农民工真正实现城市融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