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艺彩山东·非遗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 评论
  标题导航
好曲艺:有意思 有意味
东昌“葫芦李” 雕刻展精工
非遗传承有来人




 中国文化报 >  2015-04-1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王松松

    迟进和抄起手边的大锤,抡圆了砸到矿石上,一锤接一锤,直至矿石变成花生米大小……“这是破砂,也是最简单的一道工序。”他指了指旁边6寸厚的两块磨盘,说:“接下来还要碾磨、拉流、熔炼。”

    学会这门手艺,迟进和花了两年时间。在古老工艺——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的掌握上,他成了年轻人中的“佼佼者”。得益于大自然恩赐,招远市阜山镇九曲蒋家村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黄金第一村,凭借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蒋家村人演绎出了诸多黄金开发的神话。

    宋代朱彧《萍洲可谈》记载:“两州(登州、莱州)冶金,沿溪取砂以木盘淘得之,甚微,且费力。登莱金坑户只用大木,锯剖之,留刃痕,投沙其上,泛以水,沙去,金著锯纹中,甚易得。”这是有关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的最早史料记载。

    “据先人采金遗物考证,春秋战国时期招远人就采用原始的燔火爆石法采炼黄金。”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第七代传承人王金勇介绍,拉流工序要求最高,要用木溜板和水冲淘金粒,主要工具为溜板、扒子、笤帚、槽子。“建造溜槽时先砌好斜土台子,上敷一层倾斜的木溜板,板面宽1米、长2.5米、上四页、下三页为最佳,两边用木板制成挡板,形似木槽。”王金勇说。

    “拉流操作看似简单,但要掌握好却不容易。”单这道工序,迟进和学了将近一年。“放水量要适宜,要用扇面形状的笤帚均匀地左右轻划或轻拍,以控制水流,这是拉流的关键,水流大,容易将含金颗粒冲走;水流少,又不能冲走脉石(石渣),达不到选矿的要求。”迟进和说。

    类似于其他古老技艺,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的传承也一直为口传心授,其中并无详细记载和准确的理论数据,技艺的掌握全凭“金匠”实践经验和自身悟性。随着机械工艺不断发展,这项技艺逐渐没落,加之习艺周期较长,村里年轻人多不愿花费时间学习和掌握。

    王金勇曾无数次拜访村里的老工匠,用了数年时间,把过去单纯靠感觉和经验操作的古老黄金生产加工工艺整理成一套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完整理论,从管理制度、工艺指标、流程操作、用具使用、技能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归纳。

    在迟进和的床头上,摆放着一张非遗技能结业证书。凭这个证书,迟进和领到了2万元的现金奖励,而他的师傅也领到了5000元的奖励。“村里有这项规定,只要顺利出师,并从事该项技艺工作满3年的,全都有奖励。”

    “如果单靠少数几个传承人保护和发展黄金民俗非遗项目是不够的。”在王金勇看来,保护这项古老技艺要走一条公私联营、发展共进之路,村集体与传承人联合保护、共同发展。他在村里先后举办了15期保护工作骨干培训班,让全村95%以上的村民都参与了项目保护与传承工作,合理、科学、传承有序的梯形结构就此形成。

    “任何一种工艺都是在不断提升、完善中发扬光大的,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也是这样。”王金勇介绍,20世纪60年代后,该技艺主要工序所用的溜板被摇床替代、石磨用捣砂机替代,后来发展为柴油机带动的土机磨,但重力选矿法所采用的溜槽板选矿原理,仍作为该项目的核心技艺广泛应用于现代黄金生产技术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