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艺术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广角
  标题导航
落实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
推进艺术教育全面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建设高水平世界一流电影学院
牢记使命彰显特色 开拓创新服务人民
向着美丽出发
落实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类高等职业教育
太平洋地区音乐院校
院长高峰会议在京举行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开展学术研讨系列活动
“弦韵永存”系列活动
纪念闵惠芬
电影《娘家人》塑造
高校工会主席形象




 中国文化报 >  2015-04-2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使命彰显特色 开拓创新服务人民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胡正荣

    我结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教育的情况,就“四个融合”作简要汇报。

    一、强化“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坚持使命导向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艺术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自觉地紧密联系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把艺术教育放在当前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中来推进,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创造性和实效性。

    强化“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艺术教育之中,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人们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二、推进“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相融合,突出特色

    面对“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的时代命题,就高校来说,有一个重要内容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即艺术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当今时代,艺术的蓬勃发展呈现丰富的面貌,尤其是数字技术和艺术的蓬勃发展,使传统与现代呈现融合、提升的巨大张力。简要说来,传统是机体,现代是两翼;现代艺术有赖于传统艺术的基石,传统艺术有赖于现代艺术的腾飞,两者互为表里、相生相长。因此,在融合、提升的意义上,传统艺术的转型、现代艺术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艺术教育进一步在突出特色、强化优势方面下功夫。

    中国传媒大学按照“以特色带综合、以综合强特色”思路,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等方面,积极探寻和促进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相融合,不仅加强广播、电视、电影、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广告等方面的艺术教育发展,还在文化产业、新媒体等新兴交叉领域积极主动应对,有力推进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融合。

    三、促进“夯实基础”和“改革发展”相融合,坚持创新为要

    在全民族的精神历练和养成中,高等学校是民族思维的先锋。特别是,艺术类高校理应自觉成为民族艺术思维的先锋阵地:一方面,要为国家培养各类优秀艺术人才;另一方面,要依托学校的特色和优势,通过人文精神的熏陶、历史的启迪、艺术力量的推动,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水平和能力。

    多年来,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科专业上,坚持立足学界、业界前沿,适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不断增强人才培养与传媒文化人才需求的契合度。学校始创了广播电视艺术学、播音主持艺术学等学科,以及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等新兴专业。同时,按照“基础学科入主流、优势学科创一流”的建设思路,进一步优化、提升艺术学科的结构和整体实力;在人才培养方面,搭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强化实习、实训和艺术创作,推动艺术教学、艺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三位一体”,有力带动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四、坚持“艺术教育”和“人才、智力支持”相融合,服务人民

    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重心是加快推动学校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艺术类高校来说,其艺术教育既要做到以其资源特色和优势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又要以其资源特色和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传媒文化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多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坚持“立足传媒、服务社会、面向世界、开放办学”,一方面,努力夯实中华文化深厚传统基础、把握时代精神创新发展脉搏,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同时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积极引进优质艺术教育资源,促进艺术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将艺术素养的培育、艺术精神的涵养纳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系统,并与服务社会、服务传媒文化业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是重要的时代命题,我们自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中国梦”的时代主题,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线,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基因,不断开创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