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社副总编辑 赵 忱
谢谢中宣部,给我们提供这样好的学习机会。北京的天空也那么作美,在5月12日到14日持续灿烂明媚。
培训的节奏和内容都很扎实、恰当,这是一个不能简化名称的培训班:影视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培训班。
2014年10月1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这之前人们都在问,中国文化向何处去?这之后,中国文化人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对于中国文艺,习总书记是那样了如指掌,是那样举重若轻;对于中国文艺人,他是那样温良恭俭让,他是那样善于望闻问切把脉送药。我们觉得庆幸,在迷茫了十几年之后终于看见了方向。所以,我们必须一丝不苟地“学习、贯彻、落实”,找到抵达目的地的策略和方法,争取从高原走上高峰。
遇见2014,必然回望延安。我们都曾经希望有机会成为当年坐在窑洞前马扎上的文艺青年。可惜,我们不是。宝塔还在那里耸立,人们却在若干年内迷失了方向。习近平同志讲话的方式,他的语言表述方式,他的思想阐述方式,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迷人的力量,每一个共产党人从中都应该能够看到自己的差距,每一个文艺工作者从中都应该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不足。
作为一个资深的文化媒体人,我曾经困惑了很多年,我觉得自己跟不上形势,可是,敢忧不敢言。我只是以个人的名义,写一些发自肺腑的文章,委婉地表达自己的不安与不屑,我记得比较清楚的至少有《关于“文化包工头”的断想》以及《给活跃的一小撮》,在后一篇言论中,我直截了当地说出我们的社会话语权不能只是掌握在几个活跃的少数人手中,尽管文章也被求是网这样的权威网站转载,但毕竟人微言轻,掀不起波澜,甚至连涟漪都不曾泛起。我以为我错误地选择了自己生命的时代——所谓“小时代”。如今,听到习总书记振聋发聩的声音、醍醐灌顶般的提醒,我振奋、兴奋、开心。我遗憾自己没有机会在现场聆听。但是,这不耽误我们行动、贯彻。
《中国文化报》是文化部主管的报纸,是文化领域唯一一张日报,虽然电影局早已不在文化部,但是,《中国文化报》从未停止过对中国影视业的关注,在“全民阅读”尚且需要提倡的社会阶段,影视剧的确是人民获得文化享受最直接的方式,影视剧的艺术质量以及其所传达的价值观的确会对人民的精神状态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以艺术的方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我以为,媒体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用高质量的文艺评论,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增强文艺工作者的文化判断力,让是非鲜明,让好坏鲜明,让社会效益成为一面首要的旗帜,让经济效益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