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融资案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文化财富周刊

第2版
投融资

第3版
融资案例
  标题导航
小剧场产业,支点在哪?
盟邦戏剧:何时遇到对的投资人
哲腾文化:需要认清投资方和自己
戏逍堂、开心麻花:亲密接触资本方
戏剧产业化环境还需共同孵化




 中国文化报 >  2015-09-2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哲腾文化:需要认清投资方和自己

    哲腾文化戏剧《你好,疯子!》排练剧照

    “小剧场戏剧目前完全谈不上一个产业,只能算是剧场演出中的一个门类。”谈及整体小剧场话剧的现状,哲腾(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哲腾文化”)总监傅若岩开门见山。他说,整个演出业的生产模式还属于非常传统的手工业模式,遑论IT等产业,即使与同属文化产业的电影相比,产业化程度也极低。“所以,戏剧业确实要向其他模式借鉴经验。”

    戏剧需要完善产业要素

    近两年来,小剧场剧社这些生产实体不断兴起,其终端建设也曾一度是社会投资的热点,但为何目前仍不具备产业化的基础?“首先整体戏剧业的产值与其他产业相比非常低,所以要做出产业链模型,要做出市场环境。以剧院终端来说,很多剧院资源隶属于国有院团,无法满足市场化的要素流转。即使当下在推行国有院团改制,但要其达到一路在市场中搏杀的民营公司那般的意识还很难。所以,我认为,即使放眼整个演出业,也尚不具备清晰的商业前景。”傅若岩说,小剧场行业或者说话剧行业,还需要从目前的手工作坊走过加工厂,才能谈及进化到有完善产业链的大型集团的阶段。

    那么,哲腾文化目前又在话剧行业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在搭建能够使话剧产业化发展的一些模式或者说基础。”傅若岩分析,之前电影业内很多生产单位也是不参与市场流通的,随着电影市场见好,电影业现在已具备了初步的产业链条,由生产到放映,每个环节均涌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市场化公司,此外,如发行公司、营销公司等细分环节也迅速补足。“市场越好,专业化的细分公司地位越重要。话剧也需要打破以往‘话剧团—剧院’的单一路子,应出现一批中间服务商。”

    目前,一些北京的戏剧院团具备戏剧生态和产业链的意识,有些院团也在兼做生产和运营甚至是剧场管理。而哲腾文化,则干脆由原先一家单纯以内容生产为主的戏剧公司,全力转型成戏剧营销平台。

    “哲腾文化就相当于电影界的发行公司,发行是我们目前主攻的业务方向。”傅若岩解释了自己这个平台的构思。近两年来,他们逐渐退出亲力亲为的“制作”环节,但保持着一定数量剧目投资的投资人身份,每年投资几部他们看好的戏剧IP。目前,哲腾文化已出品了二三十部剧目。

    而在其主攻的戏剧发行商角色上,哲腾文化通过和全国剧院合作,把剧院委托其服务的话剧推销出去。“与我们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剧院约有30家,基本每个省都有。”

    至于未来,哲腾文化还要发展的项目包括演出人才经纪、剧院管理公司、戏剧商业可能性的拓展等。“明年我们要推出的艺人经纪平台会建立线上、线下两条渠道,演出艺术家都是个人,但他们可以在我们的平台上自己经纪自己、找合伙人或者找资金。”

    寻找有战略眼光的投资人

    哲腾文化坦陈很多资本在关注着戏剧业态的发展,但自己的目标是“先做好运营模式,拿出成功的数据”,当需要扩大市场份额时,肯定会融资。但融资是开始而不是终结,如果运营模式不成熟,资金反而会加速企业的死亡。当然,傅若岩也认可,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多元化、细分化,让更多人、更多资金进入,才可能加速发展。

    如今,随着哲腾文化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成熟,其业务量及平台构建的支出也逐渐加大,他坦陈自己已在接触几家资本方,目标是A轮投资,并且资本方也认可了他们的商业模式,只是尚未最终敲定合作伙伴。“这对资本方来说,也是个逐渐了解戏剧业的过程。就目前的话剧市场环境来说,他们应该意识到投资戏剧公司无法短期逐利,可能只有拥有战略投资眼光的投资者才会进入。所以我们也不会一味拼命去追求,找到合适我们的资本才是最重要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