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剧目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激活传统 张扬青春
鉴别 扬弃 求新
英姿明丽 花团锦簇
别具一格的大破天门阵
在继承中创新
婺剧不老
薪火相传穆桂英




 中国文化报 >  2015-12-1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英姿明丽 花团锦簇

    王蕴明

    自明人小说《杨家府演义》和清代地方戏与京剧兴起,三四百年以来,穆桂英这一艺术形象可谓家喻户晓,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记得上世纪50年代“大跃进”中,有个响亮的口号叫做:(青年)男子(赛)赵子龙,(青年)妇女(赛)穆桂英。京剧、川剧、汉剧、秦腔、晋剧、豫剧、河北梆子、粤剧等均有叙说穆桂英事迹的剧目演出,而以《辕门斩子》(或曰《穆柯寨》)为中心情节的剧种、剧目、剧团尤多,因故事情节和演员阵容的不同侧重,剧名有别,或曰《穆天王》、《天门阵》、《穆桂英》等。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演出剧目中,大多本于小说的情节,带着封建迷信的成分。上世纪50年代初,在戏曲改革过程中,通过对传统剧目的推陈出新,剔除糟粕,取其精华的整理改编,剔除了封建迷信、神仙道化的糟粕,删去了汉钟离、吕洞宾、穆天王等人物,精简了情节。以后各剧院、团演出的剧目大同小异。

    青春版婺剧《穆桂英》在借鉴了当今若干演出版本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加工提炼,出新之处有如下几点:一是彻底摒弃了不少演出本仍保留着没头没尾的降龙木这个“阑尾”。二是将穆桂英精通天门阵的兵法形象化为“破阵图”,前后呼应,为穆桂英取得杨宗保和杨延昭的信任设置了非常形象的依据。三是将穆桂英的身份设计得更加合理。原来穆桂英的父亲穆天王是占山为王的草寇,现在穆桂英被设计为少数民族的孤儿,被原宋辽西总兵穆荣收为义女,穆荣因为权奸所忌罢职归里,仍心怀报国之志,既募乡勇习武保家,又寄大望于义女。如此,穆桂英自幼练武识兵法,以备报效国家。这样,当她遇到搬兵破敌,威武英俊的杨宗保,便以身相许,毅然下山勇破天门阵,就比原剧在人物性格与情理上更通顺了。四是全剧强化了穆桂英的主导作用,戏剧情节的发展始终由她推进。

    在全剧的舞台呈现上,编、导、演、音、舞美在继承婺剧传统美学精神的根基上,努力追求一种现代美的艺术景观,从舞台调度、群体舞蹈(打)的编排到服饰、灯光等,都体现着一种现代美的韵致,这是与满台青春靓丽、花团锦簇的群像相和谐的。人们在审美的愉悦中感知着婺剧艺术的后继有人、欣欣向荣。

    该剧最大的亮点是杨霞云的表演。《穆桂英》原本就是一出唱、念、做、舞、文武兼备的传统剧目,现在编导又与时俱进地进行了新的艺术处理,这就决定了杨霞云在演出中要达到两个相统一:一是展示高超技艺与塑造人物性格相统一,二是在塑造穆桂英这一人物性格时做到刚与柔、情与义相统一,即要对穆桂英这一人物彼时彼地的性格特征与情感脉络有着真切的理解体验并运用其唱、念、做、舞(打)的技艺鲜明地表现出来。令人十分欣慰的是,杨霞云完美地做到了。穆桂英生长于总兵府中,自幼习武,自然是英武豪侠,也应该知书达理。她又值豆蔻年华,自然柔性盈洒;身为山寨之女,也难免率真得带点野性。杨霞云在全剧的表演中,既把握了穆桂英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又能随着情节的进展,通过台步、身段、眼神的区别运用,多侧面地将这一个女英豪鲜活地呈现在舞台上。

    (作者系中国剧协原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中国戏曲学会顾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