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剧目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激活传统 张扬青春
鉴别 扬弃 求新
英姿明丽 花团锦簇
别具一格的大破天门阵
在继承中创新
婺剧不老
薪火相传穆桂英




 中国文化报 >  2015-12-1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继承中创新
——青春版婺剧《穆桂英》改编札记

    姜朝皋

    青春版《穆桂英》是根据同类题材的传统剧目改编的。传统戏《穆桂英》剧本拖沓冗长,过场戏多,人物、情节、结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撇开全剧不谈,仅就各剧种常演的《辕门斩子》一折就有诸多欠妥之处:

    辕门斩子事情发生在边关前线,并非汴梁城天波杨府,佘太君八贤王何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杨延昭斩子情感绝对、单一,作为父亲要亲手杀死唯一的亲生儿子哪能那么简单?何况儿子罪不当死,怎么会毫不考虑毫无亲情毫无痛惜,就连对前来讲情的老母和贤王也冷若冰霜,针锋相对,唇枪舌剑,而且说出许多超出事件本身既失忠孝礼义又极伤感情的话来?这很不符合人物的身份心境。

    该场戏在结构上是三大块,即三个不同身份的人来为杨宗保讲情。而前两块即佘太君和八贤王讲情过程完全雷同,形式重复,没有变化,戏显得单调沉闷。

    改编者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而我对本剧的改编,是在研究京、婺、赣等不同剧种演出本的基础上,在保留其总体故事原型的情况下,重新梳理人物,重新编排情节,重新设置矛盾,重新推敲语言,力求把一出传统老戏改成具有现代品格、符合现代观众审美情趣和审美需求的新戏。

    我对本剧的总体定位是:将一场严酷的战争题材故事放在夫妻、父子、翁媳、祖孙关系的家庭情趣中去表现,在轻松有趣中体现出和谐亲情和报国之志。具体改写主要有如下几点:

    1.精简人物。杨五郎、穆天王两个次要人物和其他可有可无的人物一概删去。因为有杨五郎则削弱了穆桂英破阵的作用;有穆天王则增添了穆桂英投宋的麻烦,也分散了笔墨。

    2.梳理人物脉络。原本穆柯寨是占山为王,穆桂英投宋,这就必须要花不少笔墨去描写心理转变过程,而且要合情得体,很是麻烦。所以改本将穆柯寨的性质由占山为寇改为大户庄院。穆桂英的出身则是少数民族的孤儿,后被原辽西总兵穆荣收养抚育为义女,其义父一生长怀报国之志,临终留下两桩遗愿:一是为国杀敌,二是招个好女婿。这就奠定了穆桂英的思想基础,与杨宗保也就志同道合了。

    3.理顺了穆桂英的出身,进一步就是要突出她的才智,改稿将原“降龙木”的情节删去,将关键道具改为“破阵图”。

    4.结构上压缩整合。所有过场戏全部删除,全剧整合为六场,全部围绕破天门阵这一中心事件和两个主人公的感情线展开。

    破天门阵是全剧结尾,也是情节高潮,如何甩出一个豹尾,全在破阵这一点上。原本只是一般开打,甚至请神作法,难免落套。我为此精心设置了一个全新的破阵场面:穆桂英怀胎上阵,勇冠三军,设计了一个全新而又充分体现婺剧特色的破阵,开打场面充分体现刚柔相济的女将风采,从而塑造出一位巾帼英豪的生动形象。

    (作者系江西省鹰潭市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青春版婺剧《穆桂英》编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