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广
新编历史故事剧《林则徐复出》是部承载着太多希冀的作品,将会引起如同当年《林则徐充军》等以林则徐故事为题材的闽剧那般轰动效应。这是一部力求创新、突破和超越的作品,老剧作家陈元挺先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热情,经过多年的精雕细琢而横空出世。
林则徐被无数的人歌颂,被誉为近代以来最重要的民族英雄之一。道光年间,林则徐认为鸦片可以导致亡国。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非常准确的前瞻。林则徐与其他官员最大的不同是雷厉风行,不愿颟顸。他在广州禁烟“三管齐下”的举措,比任何一个官员所想的都要严厉得多。
首先,林则徐惩罚广州参与鸦片走私的官员,通过深入的反腐败,彻底拔掉走私的保护伞。其次,林则徐发布了一系列禁烟条例,将禁烟深入到百姓当中。最后,把矛头指向鸦片的乱源——那些从事走私的洋人。以整个中国的对外贸易为代价,彻底铲除鸦片走私活动。这就是林则徐的真实想法,他要把所有接触鸦片的人都逼入绝境,这也是真实的历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林则徐如此禁烟呢?《林则徐复出》也许会给你一个答案。
林则徐在杭嘉湖道台任上,依律禁烟遭遇诬陷排挤,愤而辞官归里。初返福州,即遇少年挚友吴三福因吸毒败尽家产变卖女儿,烟商与英夷大肆交易鸦片,烟毒泛滥到官府兵营,痛感大清将无充饷之银、御敌之兵。而福州知府胡求显却是烟贩的“保护伞”,为虎作伥,对林则徐假意应付,继而以吴三福的生死相威逼,欲逼林则徐就范。林则徐目睹吴三福临刑前唯求最后再食一筒鸦片,吴妻遭强暴发疯坠岩而死,闽县知县苏一扬被英夷炮击身亡以性命唤醒国人。林则徐独善其身的归隐初衷,在冷酷的现实冲击下而动摇,最后义无反顾决计复出。
闽剧《林则徐复出》在不失历史面貌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甚至大胆的艺术虚构,不仅保持了历史故事剧相对的严谨性,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也增加了观众娱乐消遣的可观赏性,符合了各阶层人士的艺术审美标准。剧中的吸毒者吴三福、贩毒者那二、福州知府胡求显、闽县知县苏一扬,都是虚构人物。甚至连英夷船队在闽江口开炮等情节也是虚构的。也许,正因为如此,《林则徐复出》冠之以“新编历史故事剧”,借用“林则徐”名字演绎一段故事。但是,这段故事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精神联系起来,以典型环境、典型情节、典型性格来达到“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有普遍性”的艺术真实,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想象,以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并不觉得在“戏说”。
青年演员吴则文在扮演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人物时,通过剧中人物之间的特定关系和人物的行动轨线,体验出林则徐的内在情感,准确地把握住林则徐的思想特征和性格特征,将林则徐从一个文学形象转化为一个有血有肉的舞台艺术形象。
剧中,目睹吴三福人亡家散、苏一扬为国捐躯的现实,林则徐醒悟地认识到国家民族安危重于一切,作为华夏儿女必须要有历史担当,毅然走出深巷,超越独善独守的小我,复出政坛,“为黎庶奋担当,为华夏勇担当” ,再次走进风云变幻的政治漩涡之中。吴则文在这里“一番诤言化雷霆”的唱段中,沉浸到林则徐那种为国家为民族勇于担当的无私境界中,热血澎湃地将对林则徐的情感体验融汇到一字一句之中,把人物情感和性格的发展推向高潮,把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伟大形象活生生地呈现在舞台上,使观众深受感染、热血沸腾。
170多年来,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铿锵誓言,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和国家的振兴而前赴后继、艰苦卓绝地拼搏。这也是闽剧《林则徐复出》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