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琴 韦 澄
“石榴花开红堂堂哎!幸福生活路宽广哎!饮水思源勿能忘哎!山歌声声献给党哎!……”10月22日,2016年“张江杯”长三角民歌交流展演在上海浦东新区少年宫启幕。来自江浙皖沪三省一市的12支民歌队,为沪上观众献上了安徽六安市的民歌《锄茶稞》、江苏昆山市《搭凉棚》、浙江海盐县的海盐骚子歌《上梁》以及上海青浦区原生态民歌《花名带古人》等18首民歌精品。东道主张江镇带来的浦东山歌对唱《新编山歌声声献给党》更是掀起了全场的高潮,鼓掌、跟唱,整个剧场好不热闹。
“山歌”是百姓对民间歌谣的俗称。浦东山歌作为海派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是浦东民众割舍不掉的文化生活元素。张江镇曾是浦东山歌之乡,有着悠久的浦东山歌文化历史。意识到浦东山歌传承、发展面临窘境的张江镇,自2008年启动了多项计划,来抢救、保护、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而说起浦东山歌的传承发展,不得不提及年过古稀的奚保国老先生。浦东土生土长的奚保国可谓浦东山歌的一本活字典,迄今整理、谱写了40多首浦东山歌。2008年,身为张江镇社区学校环东村分校合唱班辅导老师的奚保国,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将自己唱过的浦东山歌编成教材,教唱学员,同时还组建了浦东山歌队,让中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浦东山歌重新唱响。如今,奚保国编写了《浦东山歌》教材、制作微课程音像《浅说浦东山歌》和《赏析浦东山歌十二月花名》,还与俞慧中等友人一同创编了大型原创浦东山歌音舞组合《张江之韵》并连年公演。
为期两天的长三角民歌交流展演活动,还围绕《新时代的传唱——民歌的继承与发扬》主题举办论坛,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民歌领域专家及非遗传承人,从本地区民歌传承面临的困境、民歌在新时期的创新尝试等方面展开头脑风暴式的探讨。张江镇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方,还与江浙皖沪等非遗传承保护单位签订了文化共建协议,宣读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倡议书。“我们希望能将品牌文化活动作为张江精神凝炼、气质提升和形象营销的重要载体,让文化成为张江建设科学城的亮丽名片和丰厚底蕴。”张江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周一俊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