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浦江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浦江文化
  标题导航
向着公共文化服务华丽转身
浦东张江唱响乡间民歌
舞动“金”夜 我是主角
结合“一团一策”力推签约作品
“安居杯”普陀区宜川戏曲节开锣
长宁举办虹桥“地球村”各国文化展示月
航天邮品展为苏州河艺术节添彩
上海艺博会移师世博展览馆




 中国文化报 >  2016-11-0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舞动“金”夜 我是主角
——上海闵行区“金平之夜”广场文化节剪影

    “金平之夜”是闵行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项目。当晚,金平路步行街上临时设置的观众席被坐得满满当当,场外也围满了观演人群。一个个百姓自编自导自演的文化项目让观众乐享其中,整晚掌声不绝于耳。杨 青  摄

    易 勤  微 忱

    10月20日晚,申城秋雨绵绵,许多街道一下子冷清起来,仅有步履匆匆的赶路行人。然而,绵延一公里的闵行区金平路步行街,却迎来了比往日更热闹的盛况:街旁近百棵梧桐树、香樟树挂上了彩灯,欢快的乐声响彻夜空,“金平之夜”2016上海闵行广场文化节在此拉开帷幕。

    晚会还未开始,步行街上临时设置的观众席已坐得满满当当。临时搭建的化妆间里,“民”星演员们互相帮着化妆,有的还扭动身肢排演起来。“很激动,很兴奋,这是即将登台的感觉呀!”一名正在化妆的大妈喜滋滋地说,“今夜咱百姓是主角。”

    当晚,“金平之夜”的主舞台上,江川路街道根据“广场舞大妈”故事创排的音乐剧《我们的社区我们的舞》闪亮登台。“只要能在一起开心地跳,什么风格都可以!来,Music……”幽默、风趣、载歌载舞的表演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这出音乐剧的演职人员均是江川街道的广场舞大妈、居委会干部和志愿者。主演之一的“樱之排舞队”领队王道香表示,“金平之夜”让他们成了社区“民”星,队员们也因此更自觉地管理自己。“我们的排舞队成立至今,从未受到过居民投诉,还吸引了越来越多喜爱文艺的居民加入进来。”

    秉承着还原最常态的广场文化宗旨,“金平之夜”广场文化节让整条步行街变身为市民大舞台。沿着步行街一路前行,能看到一支支广场舞团队带领路过的市民在跳广场舞。“民”星也有自己的粉丝。居民龚女士拿起手机忙不迭地拍摄,边拍边告诉记者,自打闵行区有了“金平之夜”,相邀家人前往看热闹成了惯例,“我要记录下这些百姓团队最美好的瞬间。”在江川路街道广场舞团队前,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扭着腰、转着圈,随着音乐忘我地跳起了舞。女孩的奶奶告诉记者,平时她都会带小孙女出来散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广场舞的优美身姿,“我孙女耳濡目染,现在一听到音乐就会跟着跳,开心得不得了。”当晚,整条街百姓同乐的氛围愈演愈浓,路经的市民,无论男女,纷纷停下脚步同享欢乐。

    曾几何时,广场舞因管理缺失而引发诸多话题。如今,闵行区通过对广场公共文化设施的改进,建立起首个市民文化广场管理协会,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广场文化品牌活动建设,尝试将广场舞纳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不仅解决了原先广场舞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还创建了“健康、快乐、绿色”的市民文化广场系列项目,赢得了百姓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参与。

    虽然当晚天公不作美,演出到一半时雨势增大,但观众热情不减,纷纷撑起雨具继续观演。这一幕让闵行区文广局局长杨继桢甚为感动。他说:“今晚观众的笑声、掌声和欢呼声,就是对‘金平之夜’这一广场文化品牌的最高肯定。百姓需要什么,我们文化管理部门就要顺势服务,进而引领提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