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市文联和市作协主办,市剧本创作中心承办的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青年创作会议近日在沪召开。本次青年创作会议上,佟睿睿、关山、罗周、龚天鹏、王羚、洪靖慧等11位青年艺术家担纲主创的11部作品,分别与上海11家国有及民营文艺院团签署了合作意向书。
青年创作会议上签约的11部作品题材丰富,视角新颖,密切结合“一团一策”,既适合各文艺院团的剧种特色,也提供了与时俱进、探索创新的可能。其中有配合上海市“党的诞生地工程”文艺创作活动、回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风云激荡的交响乐《起点》,也有表现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观照知识分子坚持真理的京剧《竹简之书》,还有表现古代戏曲家为完成昆曲声腔革新而做出无畏牺牲、无悔选择的新编昆剧《浣纱记》。讲述中华创世神话的作品有构建中华文明创世起源的舞剧《山海经》,和表达中华儿女对“大同世界”向往的越剧《素女》。作品中也有不少反映上海历史文明进程的,如鼓乐史诗《鼓舞上海》表现上海由渔村到城市并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今年上海已召开了三次舞台艺术创作会议,迄今共研发了25个重点选题项目。本次青年创作会议包括9部研发作品和2部已成稿作品。后者是在文化部人事司委托上海市文广局在沪承办的“全国戏剧创作与评论高级研修班”中,精选出的两部优秀剧本,一部是对革命先烈作出新颖解读的话剧《秋之白华》,一部是对戏曲古典题材进行现代演绎的淮剧《春闺残梦》。
本次创作会议邀请了全国14位评审委员对创作重点选题进行评审。获得创作立项的选题,都经国内专家、学者的审议和评判,成为待延展、待开发、待升华的项目。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表示,“剧本荒”是近年来阻碍中国戏剧发展的瓶颈。剧本“荒”,是因为人才短缺,创意不足,限于窠臼,难以突破。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的这一举措,使戏剧创作与管理机制得以创新性发展,也培育着戏剧的星星之火。(洪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