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燕
据文化部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结果,四川省获评等级以上文化馆149个,其中一级馆67个,上等级数量较上次评估定级增幅明显。但也要看到,四川省公共文化馆建设还存在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水平较低,服务效能不高等现实问题,亟待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馆服务绩效评估机制,提高文化惠民水平。
从四川省公共文化馆服务效能
把握绩效评价机制建设的组织维度
随着免费开放的持续推进,公共文化馆服务范围大大拓宽,但服务程度、服务水平指标模糊,服务绩效评估机制缺失,以致服务场所面积大、服务人口多、辐射半径广、开设项目多的文化馆(站)与硬件设施差、服务项目少、群众参与度低的文化馆(站)之间的差别难以体现。
绩效评价的需求主体维度。所谓主体维度,就是群众作为公共文化馆的需求主体。构建公共文化馆绩效评价机制的本质要求,就是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估体系,针对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诉求,不断有效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绩效评价的服务资源维度。构建公共文化馆绩效评价机制,就是要高度关注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利用,引领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向特殊人群和向最需要的地方有效流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有效推动公共文化馆服务持续健康良性运转。
绩效评估的供给主体维度。公共文化馆作为国有公益性文化机构,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将长期处于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端。构建公共文化馆绩效评价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馆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各级文化馆公共服务效能和末梢生命力,激发公共文化馆的创新能力。
绩效评价的政策维度。构建公共文化馆绩效评价机制,就是要统筹协调公共文化馆资源配备、组织能力、实施力度等,推动各级政府部门承担组织领导责任,让公共文化服务目标更加明确,服务形式与群众的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资源的最大服务效能。
从政府公共管理的视角
研判评价指标构建的要素维度
绩效评估机制在经济领域比较成熟,但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来说,尤其是构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说,还处于探索阶段。
绩效评价的指数内容维度。文化馆服务绩效评价标准应是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一是公共文化馆的发展规模、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运行机制、政府投入、社会参与、公众满意度等总体指标。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能力指标,如公共文化设施作用的发挥,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公共文化服务性产品的针对性、适应性状况,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文化馆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包括服务方式的创新、服务标准的规范、服务技术水平的提升。三是政府保障的量化指标,如政府文化事业财政拨款、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投入、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拨款占政府总财政支出的比重等多个指标。四是社会参与程度指标,包括公民对公共文化决策的参与度、社会举办的文艺团队、文化活动、社会捐赠等指标;公众满意度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公益性、丰富性、被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一系列指标。只有形成丰富完整的指标体系,才能够为文化馆服务提供强大的标准保障支撑。
绩效评价的地域环境维度。构建公共文化馆绩效评价体系,就必须充分考量评估指标和机制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在绩效评价的标准设置时要注意适度,体现公平,不能滞后,也不能太超前。构建公共文化馆绩效评价体系,不是建立一个一劳永逸的指标体系,而是应该建立文化馆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的指标库,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考量政策和行动方案,为各级文化馆(站)提供评估绩效的参考依据,从而实现对公共文化服务指标的动态评价。
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
把握公共文化馆评价机制的实施维度
作为改善供给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惠民水平的有效工具,公共文化馆绩效评价机制建设必须遵循公平与效率准则,主张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并努力用最有效率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公平。
首先是管理主体评级维度。政府机关在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中具有法定的管理主体职责,在评估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也能更好地促进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其次是公共文化馆自身评估维度。让文化馆自己作为评估的主体体现了文化馆自身工作的主体地位,激励他们寻找更好的工作方法,使其更清楚自己需要努力完善的方向,从而避免文化馆的具体工作计划与现实情况脱节。再次是人民群众的评估维度。人民群众作为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在绩效评估中的参与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第四是专家评估维度。让专家参与到评估过程,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出绩效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指导性。第五是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业性作用,促进评估结果相对客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