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让文化融入生活,贴近百姓
文化品牌接地气、承传统
公益活动将“惠民”落到实处
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链 接




 中国文化报 >  2017-08-1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乐享艺术生活”公益培训之健美操

    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得光明新区文化馆成为新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阵地,越来越多市民愿意到这里来,享受文化活动带来的乐趣。然而,由于文化馆编制少、人员少,有限的专业文艺人才仍难以解决辖区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巨大的难题。如何化解这一难题,考验着光明新区文化馆管理层的决策与智慧。

    一条引导社会个人、机构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共建者的道路就此铺开。光明新区结合新区文化建设情况,通过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鼓励人们利用自身文化专长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激发调动全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激情与活力。“发展文化,尤其是公益文化事业,不单是政府的事情,不能仅靠某一机构组织,而要发动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力量共同参与。”刘俊华表示。

    2013年12月,光明新区文化义工服务队成立。服务队由具有音舞书画等专业技能的专业型义工,及热爱文化事业的市民群众的辅助型义工组成,发展至今已有注册文化义工563名,其中专业技术型义工83人、辅助服务型480人,年服务总时间24209小时,受众达16万人次。

    为提高文化义工的服务意识及质量,光明新区文化馆特邀深圳市义工专家为文化义工进行常规培训活动,并定期组织召开服务心得交流会,以及时了解义工服务状态,并根据市民需求作出调整。多年来,光明新区文化义工服务队以创新的服务理念,为市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新区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奉献心力。

    40岁的陈占锋,今年上半年成了光明新区文化馆的一名义工。在新区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中,随处可见他维持秩序的身影。“义工队伍是一个团体,我希望通过合作与交流认识更多朋友,同时帮助更多不相识的人,与所有义工一起,为这座城市撑开一片文化的绿荫。”陈占锋说。

    关爱弱势群体,以歌舞书画等形式,在残联日、感恩节等特殊的日子开展文化志愿活动,将爱心送到辖区内职康中心、福利院……这样的生活,如今已成为光明新区文化义工们的常态。该队伍自成立以来,已协助新区文化馆开展千场公益活动,百场公益表演活动,百场展览活动,于2015年入选“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

    41岁的李瑞琼几年前来到光明新区照看孙子,足不出户的日子让她感到十分孤独。今年,在儿媳的鼓励下,她每晚到离家不远的广场上跟着老师一起跳舞。“这里每天都有专业老师领舞,跳舞可以热热身,还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生活一下子变得多姿多彩了。”李瑞琼说。

    和李瑞琼一样,很多随迁老人来到深圳,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出于这样的考虑,光明新区文化馆于2016年组建了一支新的志愿者团队——“社区广场舞辅导员”队伍。新区文化馆通过社区选拔、街道初审、区级核查,层层筛选出符合公益服务、定点服务、定时服务“三服务”要求的基层辅导员。

    “文化馆不仅为我们提供场地、音响和服装,每月还会给予我们一定的经济补助。”社区广场舞辅导员李桂娇说。每天傍晚,她都会带着音响准时出现在光明新区文化馆的广场上,领着100人左右的队伍,和着音乐起舞。“很多人都是外地来的,生活圈子小,只能用逛街、打麻将来消遣时光。现在大家都出来跳舞了,朋友多了起来,这座城市也变得更有人情味了。”李桂娇感慨不已。

    在光明新区,像李桂娇一样的广场舞辅导员共有70人,他们每天活跃在31个社区的各个服务点,为数千名市民提供舞蹈技艺培训与辅导。与此同时,他们还成了协助区、街道宣传推广文化服务资讯,收集群众文化需求上报各级文化部门的基层文化宣传小推手。

    联合社会机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光明新区文化馆又一举措。“乐享艺术生活”千堂文艺培训项目委托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安排30多名专业教师完成全年3期共1700堂以上教学任务;“小草音乐节”委托区音乐家协会等机构策划落实,以专业化服务满足群众高层次文化需求;“千场电影万人享”项目委托电影放映队伍全年在新区基层社区和企业工厂为市民、来深建设者免费放映电影达1500场次以上……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光明新区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打造品牌文化项目、加强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是光明新区打造高品质文化城区的重要举措。”光明新区文体教育局副局长包小红表示。近年来,光明新区深入挖掘新区文化资源,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优质的文化成果惠及百姓,为讲好光明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小康作出积极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