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赛
近日,由中国杂技家协会滑稽艺术委员会、广东省杂技家协会主办的“丝路笑语——2017中国·广东滑稽交流大会暨正佳国际小丑节”举办。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这是我国一个以“滑稽小丑”为中心主题的世界级文化交流活动。包括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内外的百余位滑稽艺术家为众多观众带来欢乐,开启了成人内心深处的童真,也启迪了青少年们对滑稽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企业助力 宣传造势
在现代文化社会里,太多的新文艺项目给人们生活带来新鲜的感观体验。但小丑却从童年开始,就烙印在人们记忆中,因其不仅是欢乐的代名词,也是马戏文化的标志性形象。
近年来,中国杂技家协会在杂技艺术类的赛事中做了许多尝试和研究,如在“金菊奖”赛事上对杂技、魔术、滑稽进行分类。广东省杂技家协会近10年来也率先在魔术赛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举措。此次,集合丰富的经验,联合企业在滑稽文化艺术的开发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滑稽艺术融合杂技技巧、戏剧表演为一体,一直是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娱乐项目。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许多滑稽节目也成为了经典之作,被观众所铭记。如今,很多滑稽作品已成为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种文化的流失。“让优秀文化从记忆中走出来”是众多杂技、滑稽爱好者追求的目标与表演的初衷。
大师云集 传送欢乐
与世界上诸多艺术一样,滑稽艺术在世界也有着很强的号召力。在中国不遗余力推动文化软实力发展之时,国际小丑节也吸引了许多中外滑稽表演者,包括中国的董争臻、李春来,来自日本的Clown K,美国的Dan Griffiths等。他们带着各自的作品与中国杂技艺术家吴正丹、魏葆华表演的《肩上芭蕾》一起与市民见面,同时,受组委会广泛邀请的滑稽表演民间高手也参与其中,使观众近距离感受滑稽文化。
中外名家的扮相、服饰、表演风格、演绎内容代表了不同国家、不同群体滑稽艺术的小丑形象、小丑技艺、小丑文化,他们各具特点、特征,且传递着不一样的文化,却同样传送着欢乐。国际小丑节让中国观众体会世界文化的多元,也让艺术家体会中国群众文化的包容。
中国杂技家协会边发吉主席认为,中国杂技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创作、创新上美学一直不断提高,舞台和节目变得越来越好看了,也更美了。
名家讲座 同样精彩
除了丰富的表演,国际小丑节还举办了小小丑比赛,专家做评委,让孩子们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比赛。
与此同时,举办名家讲座是本次小丑节的又一大学术特点。广东省杂技家协会曹建平主席、滑稽表演艺术家董争臻、世界最高水平小丑团“快乐B”的创始人Clown K先生从舞台表演的角度向大家介绍、分析了滑稽表演的节奏把握、技巧设计、戏剧程式等艺术知识;特别是女性滑稽表演艺术家Barry Lubin的前来,让人感叹滑稽艺术如此浩瀚,并不只是男人的天下;节目《怪叔叔》和《有趣的奶奶》掀开了成人内心的童真,也启发了许多中国滑稽表演爱好者对滑稽艺术的新认识、新理解,并有志投入到这项艺术事业中。“小丑艺术启人心智,滑稽文化滋养心灵”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我国的滑稽艺术曾经有过《抢椅子》《照镜子》《快乐的炊事员》等很多弥留人心的滑稽艺术作品。近年来,观众在舞台上看到的新作品少了,如何在网络文化发达的当下寻找自己的空间、创建自己的地位是所有滑稽艺术人的课题。而通过举办活动、创新活动内容,培养更多观众、影响更多青年人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是对滑稽艺术传承最大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