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湖湘文化·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幽兰飘香 昆曲之美
《望洞庭》和《秋宿湘江遇雨》
吹拉弹唱的妈妈们
湘商代表发表《创建幸福企业宣言》
江华举行首届“神州瑶都”帐篷音乐节
大型电视纪录片《湘商时代》开拍
“长沙画派”举行长沙窑风情作品展
长沙市两家保护传承中心揭牌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5-09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幽兰飘香 昆曲之美
——海峡两岸昆曲交流展演侧记

    北方昆曲剧院为郴州市民演出昆曲大戏《红楼梦》 

    章 玲 摄

    台北昆剧团为郴州市民演出折子戏《牡丹亭·惊梦》 

    章 玲 摄

    本报驻湖南记者   文  卫

    4月26日傍晚,雨后的湖南郴州显得格外清新秀美,装扮得节日般绚丽的郴州市演艺中心内人头攒动,大厅里不时传出清逸婉转的昆曲曲调,市民们正津津有味地享受着难得的艺术大餐——为期4天的“相约郴州”海峡两岸昆曲交流展演正在这里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八大昆剧院团先后为市民演出了3场昆曲折子戏和2台昆曲大戏,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让观众大饱眼福。

    开幕式后的首场演出是由北方昆曲剧院带来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入选剧目《红楼梦》,其流转入骨的念白、清丽婉转的唱腔、婉转悠扬的配乐,以及惟妙惟肖细腻生动的唱念做打,将现场1200多名观众带入了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老艺术之中。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的情绪也与台上的演员一起经历悲欢离合,人们为黛玉伤感叶落花凋而悲伤,更为宝玉和黛玉的有情人难成眷属唏嘘不已,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精彩表演让现场的昆剧戏迷直呼过瘾。坐在前排的90岁老人彭淑珍对记者说:“今晚让我想起了儿时和家人一起到庙会看昆剧的情景。”

    台北昆剧团表演了包括《琵琶记·南浦》、《牡丹亭·游园》、《牡丹亭·惊梦》、《邯郸记·扫花》在内的6出经典曲目。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台湾的演员唱腔讲究、身段优美,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叫好声。《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的扮演者刘月凰表示,第一次在这么大的舞台上表演,有点紧张,希望今后有更多机会与大陆同行交流。

    据台北昆剧团团长应平书介绍,台北昆剧团所有演员都是业余的,以在台湾推广昆曲为目的。剧团每年都会从上海昆剧团请专业老师赴台进行昆曲教学和推广。近10年间,台北昆剧团多次往返两岸进行交流活动,这是第一次将整台戏搬来大陆演出。“算是次大胆的尝试,让大陆观众看一些台湾推广昆曲的成果。” 

    62岁的应平书是退休以后才开始学习昆曲的,她对把中国昆曲比喻成兰花感同身受。她说,你只要学习昆曲、走进昆曲,就会领略到它高洁、清雅的魅力。她在台湾校园推广昆曲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你首先得让他进来,昆曲的魅力就会让他不再想出去。”

    折子戏专场的《武松打店》由北方昆曲剧院演出,《荆钗记·见娘》由永嘉昆剧团演出,《烂柯山·前逼》由上海昆剧团演出……这些折子戏体现了雅致和宫廷化的特色。

    4月29日展演了位于郴州的湖南昆剧团演出的《白兔记》,由于融入了地方方言的唱腔和风格,引起了市民和票友的阵阵叫好,将展演推向了高潮。

    湖南昆剧团团长何初贤向记者介绍了湘昆的特点,昆剧从江苏流入湘南后有了一些地方化的表现,如念白和唱腔上融入了当地方言特点,武戏剧目相对多一些,火爆的斗打表演更粗犷,更受当地群众喜爱。

    前来观摩的湖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邹世毅多年研究戏剧历史、理论和创作,他对湘昆有较独特的见解:昆曲的湖南地方化,其显著的标志在于湖湘文化的主体精神、湖湘文化的结构形态、湖湘文化的个性品格、湖湘文化的审美趣味等重要因素对它产生的全面影响,使它相悖于、相异于、创新于原产地的艺术形态和艺术原则,成为人们习称的真正“湘昆”。

    此次活动是继2010年“相约郴州”全国经典昆曲展演后举办的又一次全国性大型昆曲交流展演活动,由郴州市委、市政府举办并得到了文化部、国台办、湖南省文化厅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展演主要包括林邑讲坛、昆剧展演、专家研讨会、台湾艺术家郴州之旅等主题活动。海峡两岸昆曲交流展演给郴州带来巨大影响。正像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所说:“将进一步升华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郴州的城市文化品位和城市影响力。特别是湘昆根植郴州基层民间的深厚土壤并生根、开花、结果,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中不断成长,多次代表文化部出国交流访问,已成为推介郴州、宣传湖南、展示中华璀璨文明的一张精美文化名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