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评论
  标题导航
让学生耳濡目染爱上艺术
弘扬书法先正“师”
“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唱响内蒙古
纳西族史诗《黑白战争》
连环画亮相国图
“寻找家乡的记忆”传播普及大展举办
“湘昆”《湘妃梦》余音袅袅妙趣横生
面对传统美德 人们认知几何




 中国文化报 >  2017-06-16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学生耳濡目染爱上艺术
——中国歌剧舞剧院“高雅艺术进校园”走进山西

    二胡演奏家张洋在山西大学现场指导学生演奏。

    本报记者  王立元  文/图

    近日,中国歌剧舞剧院走进山西省中北大学、山西工商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4所高校,通过《悠悠丝路情》歌剧片段音乐会,莘莘学子与民族音乐亲密接触。对已经坚持12年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中国歌剧舞剧院来说,如何结合互联网传播手段扩大活动受众面成为一个新课题。此次活动除音乐会外,演奏家现场教学、开设艺术大师班以及央视新闻客户端全程直播,都给受众带来了别样的体验。

    互联网直播受欢迎

    此次活动中,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首席柏淼领衔的普及性曲目《丝竹管弦知多少》,拉开了演出序幕。演奏期间,主持人向观众普及了琵琶、唢呐、三弦等乐器的相关知识。《红梅赞》《白毛女》《楼兰姑娘》《雪映花正红》等经典曲目异彩纷呈,现场师生沉浸于美妙的艺术享受中,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着他们对艺术家精湛演出的由衷赞美和感谢。

    “这场音乐会经过精心设计,我们特意选择普及性曲目及民族歌剧经典曲目。通过演出我们发现,大学生们很喜欢民乐,只是以前少有机会接触,这也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为扩大受众面,我们在这次演出中尝试了互联网直播。直播首晚,仅央视新闻客户端就增加了5000多次的访问量,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这让我们很兴奋。”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团长栾冬说。

    “没想到民族音乐这么好听,演奏家们太棒了!如果以后不能现场观看,希望有更多机会在互联网上看到这么好的音乐会。”太原理工大学学生潘天舒说。

    现场教学吸引学生“一试身手”

    为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民乐的距离,中国歌剧舞剧院在演出之余,特别设计了两个环节——针对零基础学生的普及课和面向专业学生的大师课。

    山西工商学院的学生此番多数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民乐。在普及课上,竹笛演奏家喻晓庆介绍了竹笛的历史起源、种类等知识,并现场演绎了《喜相逢》《姑苏行》。而在分类演奏中,同学们真切地体会到南北方竹笛的不同:一个粗犷豪放,一个含蓄温婉。在喻晓庆的指导下,同学们饶有兴致地亲身体验了竹笛演奏。

    打击乐演奏家陈思翰手中的金杯鼓,原是一种西非乐器,后来流传到中国。交流中,陈思翰从最基础的拿鼓方式教起,给学生们展示了不同的打击方式,激发在场同学“一试身手”的浓厚兴趣。

    古筝演奏家雷靛云讲解了古筝从古代到现代不同的定弦方式,并演奏古筝经典曲目《高山流水》,让同学们感受古筝音色的优美、宽广。曹靛云说:“这些学生对艺术接触不多,我们就从基础做起,让他们了解乐器的特点、历史,先让他们产生兴趣。”

    “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国外流行音乐,却没听过民乐,我们要做的是拉近他们与民乐的距离,将乐器的历史融入中华五千年发展史讲述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刚开始似乎有点拘谨,但渐渐有很多学生围过来问问题,我们也加了微信,有问题可以随时交流。”二胡演奏家张洋说。

    爱上“艺术大师班”

    山西大学设有民乐专业,鉴于此,中国歌剧舞剧院在此次活动中特别设计了艺术大师班,现场点评学生的演出。

    喻晓庆谈到,现在,音乐专业的学生普遍面临内心音乐化不够、吹奏出来的曲目歌唱性不够等问题。山西大学大二学生刘江波一曲《绿洲》演毕,喻晓庆建议:“要多体会,先唱好了以后再演奏,确保奏出来的每个音都要有内容,将乐曲中的美释放出来。”

    现场除了山西大学民乐系的学生,还有物理系同学提问,与演奏家探讨竹笛制作工艺。“我们希望不管什么专业的同学都来关注民乐,像这位物理系的同学提出的声波原理、振动原理等,也给我们很多启发。大家都来关心民乐,民族音乐的发展才能更好。”喻晓庆说。

    “大家被演奏家们精益求精、谦虚严谨的精神深深打动。这次现场教学感受到了学生对大师课的渴望,即使课程结束后他们仍抓住老师不放,抓紧时间多问几个问题。”山西大学民乐系老师王赞珍说。

    “通过近距离的接触,我们和学生一起探讨音乐发展的问题。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怎样去打动观众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喻晓庆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