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美文/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一棵树的年
潜藏在心底的感激
人有雅趣 可为挚友
天池·临远(外二首)
观“韩美林艺术大展”有感
《后宫甄嬛传》的批判意义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2-01-1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韩美林艺术大展”有感

    王铁成

    前几天很高兴又集中地欣赏了韩美林的艺术大展,这次展览气势宏大,时代感很强。

    美林是一个热爱祖国和人民,忠诚于自己民族的美术家。几十年来,对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有着很深的感情和研究。中国艺术无论书法还是绘画,皆讲神韵。他的绘画是用自己的笔墨语言传达着对绘画对象的热爱,表现出心中对大自然的感悟。他画马画的是战马,连用多彩的色块和浓墨的构线画出了他心中马的形象和动感,在画面空白处再用厚重的颜体书法写下几首李贺赞扬名马的诗句:“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画家心中早有这些马的形象,所以把马画得那么漂亮又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一匹匹战马带着铜声,飞奔而来。这就是古人讲的:“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东西,也是绘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单纯能成就书法作品的画家就少了许多。美林的书法作品使我惊讶,就看他的草书吧。既有传承又有个性。他写的辛弃疾词我看了,马上就想起了张旭的古诗四帖:“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颻入倒景,出没上烟霞。春泉下玉霤,青鸟向金华。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为什么呢?因为其中字形的变化和肩架都有着四帖的味道。当然中锋的神韵、翰逸神飞的气势也是美林书法的特点。写草书辛弃疾词不但要求词句要熟,更要求一气呵成,才有力度。这谈何容易。可见美林常年做暗功的程度,世人是不可及的。

    看天书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是中国方块文字简约的无穷变化结果。中国文字有几万个,美林受到了岩画的启迪,来到贺兰山下,亲自感悟,时间长了,在他头脑中就出现了各种图形的变化,于是他用笔墨记录了下来,形成了天书,也是美林灵感不断产生的记录,这当然只是我的理解。

    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而应于手。美林对创作是相当认真的,这次展出的太平有象、用时几年,把佛教题材中的纯真、优美、对人间的祝福和祈祷,用现代的审美手法,展示得相当高超。他为了塑造好释迦牟尼的坐像,克服了种种艰难,辗转换乘多种交通工具,不远万里带着有病之躯,带着对佛祖的一片虔诚,来到了尼泊尔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实地去感受、体验、了解、调查,回来再修正自己的佛造型作品。

    时代对美林的影响是巨大的。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国家强盛,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弘扬,他的作品无不体观着时代对他的影响。我看他画鹰、水墨,一张六尺纸竖立在墙上,开始画时我不知画什么。他一边思索,一边寻找,一边画,最后完成时,我发现他画的鹰是把鹰的矗立融到大山之中,是鹰的肩又是山的峰,而这应该是画家对现实的讴歌。

    有一次我和冯骥才先生聊天时谈到美林的作品,他说了一句话,使我记忆犹新,很是恰当。他说美林的作品不输古人。石涛讲:“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美林其人,必有其作。从飞机上的有风来兮,到澳大利亚奥运广场上的中华龙城市雕塑;从天书的创作到白描人体,从北魏风采佛像勾画到母与子的生动造型,他把中华民族的真善美带给了人民。看了展览,真是高兴之极。

    美林对艺术有着最美的心灵,浓厚积淀,不断的勤奋,入迷地探索,这是我对他的认识。希望美林继续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快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