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让优秀中青年戏曲创作人才脱颖而出
收获与寄语
戏曲艺术高端人才培养的国家工程
东方绽放花千树
在这里,重新出发
努力攀登艺术高峰
让剧种传承更富活力
把人物作为服装的灵魂




 中国文化报 >  2017-06-2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获与寄语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    明文军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特别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要求,解决创作人才匮乏问题,经过充分的论证与策划,文化部在“十三五”期间组织实施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为期5年,计划培养1000名戏曲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评论等人才,提升我国戏曲人才的综合素质及专业实践能力,提高戏曲艺术的整体创作水平。

    2016年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高级研修班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好中选优,严把生源。经过严格筛选,最终选定了首批129名学员。学员们在参加培训之前都有独立创作或参与创作的作品,有些作品还获得了各级奖项。学员们多数是各地艺术创作的骨干力量,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进入“国家级”的高研班学习,实际是添把火、下猛药,他们将成为未来我国戏曲事业创新发展的拔尖人才和中坚力量。

    二是集中培训,名家授课。首期高研班进行了35天的集中培训,为学员们配置了最强的国内外优秀专家86名,尤其是邀请了国际上著名的舞美专家,有利于打开学员的国际视野。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和准备,共设置课程137门。在课堂学习的同时,还组织了大量的剧场观摩。这样的课程设计科学合理,目的是为了让学员开阔视野、砥砺思想、了解前沿、增长才干,使有限的培训时间承载最大的教学任务,发挥最优的教学效果。

    三是远程教学,引导实践。这次培训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实行了导师制和网络远程教学。集中学习后,学员们带着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理念返回原单位开展业务实践,导师远程教学,这一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学习实践效果。

    四是学以致用,效果初显。编剧班有32位学员,一年内在全国各地新上演剧目达61部,其中4部作品入选文化部2016年度剧本扶持工程;5部作品获得了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扶持,3部作品成为中国文联年度文艺创作资助项目;17部作品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21部作品获得省、市级的创作扶持。导演班有32名学员,一年来共参与创作大中小型作品60余部,其中一部入选201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一部入选2017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作品12部、获省市级奖项作品4部。作曲班32位学员分别担任40余部大戏或小戏的作曲工作。舞美班33位学员分别担任30余部大戏、小戏的服装、造型设计。

    结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对学员们还有几点寄语:

    “文以载道”。希望学员们继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准确领悟讲话的精神实质与丰富内涵,深入把握讲话对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的要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思想定力、工作动力和创作能力,肩负起传承发展戏曲艺术的责任与使命。

    “志存高远”。希望学员们树立崇高的艺术理想,创作出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艺以德立,德艺双馨,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希望学员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

    “知行合一”。希望学员们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学员们要增强深入生活的主动性,永葆贴近人民的创作态度,老老实实俯下身来做人民的学生,扎扎实实向人民学习,真正建立起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以优秀作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作品接受人民的检验和评判。

    “学无止境”。希望学员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人贵有志,学贵在恒。只有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戏曲工作者要牢记传承弘扬戏曲艺术的使命和责任,把学习作为工作和生活的习惯,永远在边学习边创作的艺术道路上坚定前行,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戏曲学院将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注重培训实效,完善培养机制,培育出综合素质高、专业实践能力强的戏曲艺术人才,把2017年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高级研修班工作办得更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